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

【2014服務心得】領隊 陳孟君


挑戰 是為了讓我們更加體會當地的困境


將近一年的準備,從招募團員、培訓、募款、準備課程、電腦整理及海運,每個星期五的夜晚,團員們犧牲回家、聚餐的時間,一起開會討論每項服務計畫及活動內容,希望能夠帶給當地更好更合適的服務內容。然而,就在籌備邁向穩定時,我們卻面臨到"Ebola”病毒的挑戰,Ebola病毒因其致死率高,目前又無有效的疫苗可以治療,因此,如何決定出團與不出團成為我們面臨到的第一個挑戰。
在討論出團與否的過程中,我們開始思考當初選擇當國際志工的初衷,是為了當志工還是為了服務貧困國家,而志工在服務過程中,我們要選擇生命安全還是完成服務,經過幾週的討論,我們訂定出不出團的標準,但也決定在可能流團的情況下,繼續籌備獅子山的服務計畫。然而,5月底,獅子山當地疫情爆發達到我們無法出團的標準,還記得,那次是我們成團以來,開會時間最短的一次,有人哭泣、有人靜默、有人無法思考無法表達目前的情緒,從團員們的表情,我可以感受到大家的難過與痛苦,幾個月的籌備以及與當地的聯絡,每個團員似乎已經跟獅子山當地有了深厚的感情,為了安全,我們做了這樣的決定,但卻必須要學會處理自己複雜及不捨的情緒。
除了與獅子山當地人聯絡並且關心近況,我們也盡量的教導當地人防疫的概念,還記得獅子山最靠邊界的Sewafe神父說:他只能夠祈禱政府能夠做點什麼,我們能夠給他什麼建議嗎?此時,真的感受到當地資訊與資源的匱乏,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祈禱,即使聽到他們可以理解我們的決定,但從電話的那一端,我能夠感受到他們內心失望及害怕的心。
而同時,我們也開始與備案國家迦納開始進行聯絡,2012年迦納聖神會邀請清大前往當地進行志工服務,Ebola爆發後,我們便與當地聯絡,短短的2個月,我們必須要與當地確認服務內容及評估服務內容的必要性,志工團本身籌備能力與當地的合作方式、企劃書、機票、食宿、簽證等等都必須要重新籌備,但在清大課指組、歷屆志工學長姐、迦納當地神父、龍若望神父以及台飛協會的幫助下,我們在六月初確定前往迦納,希冀我們的愛能夠不因為Ebola而停滯,能繼續分享到西非。
26 天的服務內容,我們從首都Accra、中部第二大都市Kumasi以及西邊邊境的Elubo,現代化建築及車水馬龍的Accra 顛覆了我們對傳統非洲的概念;Kumasi當地居民展現了迦納中部人的熱情;西邊Elubo的石子路、傳統建築、雨林,讓我們看到落後的迦納。還記得服務學校之一Liberman高中,學校老師說,繳費當天只有3個人來上課,因為9成的學生都繳不出學費,學生們因為繳不出學費而不敢來上課,而學生年紀偏高,是因為當地沒有高中,所以他們無法接受到教育,當地沒有水及限電,每天必須要走很遠的路去提地下水,學校因為環境太差而找不到老師上課,學生因為家裡遠,可能必須要走2個小時才有辦法到學校,但在這裡,熱情純真的學生讓我們對當地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,但卻也因為這些了解更讓我們感受到當地的不足與需要。
非洲對多數人來說,就是非洲,但是從東非坦尚尼亞走到西非獅子山、迦納,不同的國家,展現的態度及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,但一樣的是那個渴望我們再度回去服務的心,每次活動後的評估會議,當他們問我們是否會再回去時,肩膀上的壓力瞬間沉重了起來,我們帶了很多服務及台灣文化到當地,當地真心的感謝與喜歡,我們與他們亦師亦友,也建立了家人般的感情,但是如何延續這樣良好的關係,卻是我們國際志工必須要思考的下一個挑戰。
26天的西非迦納生活,學生們在資源貧乏的環境中用手洗衣服、洗冷水澡,學習如何適應團隊生活、學會關心每個人,即使再累也會有人犧牲自己的休息、吃飯時間,去幫忙煮粥給生病的團員,也開始學會體會對方的心,思考為什麼當地人要跟我們要東西、思考與當地人每次對話的內容,思考,我們當國際志工的意義及成果。
或許,我們帶給當地的改變不大,但是我們深深相信,不管是我們或者是迦納人,一定會有人因為此次的服務而對他的人生有所改變,學會關心、學會寬容、學會體諒與學會愛。也因為此次服務所經歷的一切,更讓我們感受到當地生活的不足與困難,也更加堅定我們未來永續服務的心。

0 留言:

張貼留言